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> 2004年第12期
编号:10447772
多发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2004年第12期
     【文献标识码】 D 【文章编号】 1606-8106(2004)12-1189-02

    1 病历摘要

    患者,男,72岁,主因反复恶心、呕吐2年加重1天,于2003年2月9日来我院就诊。2年前,曾因腰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。术后,自觉易烦躁,睡眠欠佳,并出现腹胀,偶尔有返酸、恶心、呕吐,呕吐物为胃内容物,非喷射性,无明显头晕,发作与进食、季节无明显关系,偶伴有上腹痛,不剧烈,无腹泻、发热,偶有便秘,无便血。2002年10月12日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:胃贲门溃疡、十二指肠降部溃疡、慢性浅表性溃疡,服用雷尼替丁、胃疡灵以及抗Hp消炎药物治疗,症状略有改善。1天前,因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且持续不缓解,而来我院进步治疗。发病以来,精神可,饮食差,睡眠欠佳。无明显乏力,多汗,腹泻。既往否认糖尿病、冠心病病史。高血压病史10余年,血压维持在150/90mmHg左右,否认肝炎、结核病史。

    入院时查体:T36.3℃,P84次/min,R20次/min,BP165/90mmHg,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无力体型,皮肤潮湿,皮肤粘膜无黄染,眼裂无增宽,瞬目正常,双甲状腺触及Ⅰ度肿大,可闻及血管杂音,双肺呼吸音清,心率84次/min,律齐,心音有力,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。腹软,未见肠型及蠕动波,未触及包块,中上腹轻压痛,无反跳痛及肌紧张,肝脾未触及肿大,肝区肾区无叩击痛,移动性浊音阴性,肠鸣音活跃15次/min。双下肢无水肿。手颤(+),肱二、三头肌反射、膝腱反射略亢进,病理反射未引起。入院后查:血常规:WBC4.6×10 9 /L,N78.5%,L21.5%,RBC2.76×10 12 /L,Hb82g/L,FPG5.1mmol/L,心电图:窦性心律,正常心电图。入院后复查胃镜:胃贲门溃疡、十二指肠降部溃疡。甲状腺B超:左叶6.2cm×3.3cm×2.3cm,右叶6.4cm×2.3cm×2.2cm,内部回声增强,甲功五项:T 3 31.88ng/ml(0.79~1.73ng/ml),T 4 229ng/ml(52~127ng/ml),FT 3 9.6pg/ml(1.21~4.18pg/ml),FT 4 35.9pg/ml(7.2~17.2pg/ml),TSH0μIU/ml(0.6~4.5μIU/ml);肾功能、肝功能、电解质均正常,诊断为:(1)甲状腺功能亢进症;(2)胃贲门溃疡、十二指肠降部溃疡。给予他巴唑以及低碘饮食、维生素类、心得安以及保护胃粘膜、抑酸等药物治疗,一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,T 3 、FT 3 、FT 4 、TSH均在正常范围,T 4 略高于正常,恶心、呕吐症状消失,皮肤潮湿感消失,肠鸣音正常,体重在一月内增长2kg,饮食正常,继续服用抗甲亢药物至半年后,于2003年8月12日复查胃镜:浅表性胃炎。原有胃贲门溃疡、十二指肠降部溃疡愈合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2 讨论

   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,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磷酸化,主要通过刺激细胞膜的Na + -K + ATP酶,后者在维持细胞内外Na + -K + 梯度的过程中,需大量能量促进Na + 的主动转移,以及ATP水解增多,从而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,结果氧耗和产热均增加。同时,甲状腺激素还促进蛋白质的合成,并与儿茶酚胺具有相互促进作用,影响各种代谢和脏器的功能。典型甲亢的临床表现为:烦躁易怒、多汗怕热、心悸、多食、消瘦、大便次数增多等。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消化系统的主要影响:食欲亢进,体重却明显下降,兴奋肠蠕动以致大便次数增多,有时因脂肪吸收不良而呈脂肪痢。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。本例患者表现:顽固的多发的溃疡,恶心呕吐明显,而其他如烦躁易怒,多汗怕热,心悸、多食、消瘦等临床表现不明显,经针对甲状腺激素过多进行治疗后,溃疡痊愈,恶心呕吐症状消失。因而其溃疡多发且难以治愈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,可能机制为甲状腺激素可以增加机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,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,从而削弱消化道粘膜的保护作用,出现溃疡,但其确切机制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。本例患者提示我们, 对于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,当针对消化系统症状治疗效果不满意时,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。

    作者单位:071051河北省保定市第四医院

    (编辑李 木), http://www.100md.com